
“六稳”仍是下一步发展的“主基调”。
上半年,我国经济增速稳不稳?来自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,上半年,我国国内生产总值(GDP)450933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6.3%。
不可否认,6.3%是一个“含金量”较高的数值,它包含着就业稳定,金融稳,外贸稳,投资稳等。
对于下半年的工作,9月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把做好“六稳”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,围绕办好自己的事,用好逆周期调节政策工具,在落实好已出台政策基础上,梳理重点领域关键问题精准施策。
“下一步,加大力度做好‘六稳’工作。”国家发改委副主任、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近日表示,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,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;扩大居民消费和有效投资,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;推动高质量发展,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;加快改革步伐,优化营商环境。
宁吉喆在9月24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还透露,在带动有效投资方面,提前下达明年的专项债券部分新增额度,适当降低基础设施等项目的最低资本金比例,多措并举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,加快项目建设的步伐和进度,加强项目储备工作,形成开工一批、建设一批、储备一批,三个“轮子”一起转,合理扩大有效投资等。同时,要促进消费更新升级,积极推动汽车、家电、电子消费品以旧换新。
记者注意到,在货币政策方面,加强逆周期调节仍是今年全年的“硬”要求。通过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期的一系列表态来看,我国货币政策依旧是服务国内经济,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为主。
近日,易纲在《中国金融》刊发署名文章称,中国是一个大型经济体,货币政策主要是服务国内经济,以我为主,综合考虑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进行预调微调。目前,我国货币政策工具手段充足,利率水平适中,政策空间较大。
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研究室副主任何代欣在接受《中国产经新闻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从近期国家的一系列举措来看,稳“六稳”的举措更加精准,重在补短板与培育新动能。
需要指出的,自今年以来,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中,准入限制放宽等系列改革举措也相继下发。根据《2019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》显示,今年上半年,我国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。下半年,虽然外部环境复杂多变,但我国经济内部基础稳固,国际收支自主调节能力增强,有条件继续保持基本平衡。
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也强调,中国将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开放,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,以开放促改革、促发展,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。
何代欣表示,首先,近些年实施的最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在今年上半年效果显现,企业与个人也感受到普遍下降;其次,在减税降费的背后其放管服也做了大量工作,企业与个人在生活当中也感到了其便利性在逐步增强,同时也极大地削减了各项成本;再次,从今年年中开始,我国实施了相对宽松货币政策,这对投资来说带来重大利好,无论是债券发行、股市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流动性比较充裕,从这些具体的基本面的效果来看,推进持续高质量发展,未来将更加可持续性。
事实上,稳投资,加大有效投资以及补短板的力度也在加大。记者也注意到,从各地已披露的信息来看,交通、基础设施、天然气、医疗、养老、物流等一系列重大民生工程也相继开工。
有媒体统计,各地开工的项目多集中在新兴产业领域,突出了投资强度大、科技含量高以及产业链联系紧密等特点。
“当前,中国经济发展前路依然面临不少复杂的情况,在这样的情况之下,宏观调控还是要一以贯之,这对稳定预期是有好处的。” 何代欣认为,在宏观政策方面,随着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召开,有一些新政策和措施会陆续出台。这对未来经济发展具有稳定作用。
上一篇:
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