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
> 走进高新 > 人文风貌
访济南莱芜口镇南街村,拜观音堂,觅红色文化
发布日期 : 2021-03-05 11:13 浏览次数 :

南街村历属济南市莱芜区口镇街道,既有悠久的古老文化,又有灿烂的红色文化,二者交相辉映,促生出美丽的乡村振兴。

南街筒子郑家胡同一览待拆迁老屋

先走走百年老街,回味古老记忆。“南牌坊,北阁子”。尽管这两处古建筑早已踪迹全无,但吐丝口的老人都对这两大景观津津乐道。

这“南牌坊”就是南街村的“节孝坊”。“节孝坊”原坐落于南街村小东街,呈东西向,牌坊主门净宽2.5米,高14米左右,为清代道光四年(1824年)甲申七月建造。张氏后人为纪念张氏贞孝而建。该“节孝坊”文化大革命期间作为“四旧”拆除。现尚存牌坊基石座,坊部分小部件现散落于农户家中。

老屋屋顶

老屋一角

据南街村现年90多岁的魏老先生回忆,该座碑坊建筑工艺精美,采用花水泉村上等鱼籽石作为建筑材料,三层框架结构,底层由一主门、两次门构成。

牌坊东西两方均有对联,横批,由当时西街村进士韩凯所书。牌坊东面顶部为立式“圣旨”两字,上层横批“闺阃楷模”,下层横批为“敕旌孺童郑条之妻张氏节孝坊”13个字。坊立柱对联之上联:“仪型梓里苦心孤止寿贞珉”,下联为“玉洁冰清孝笋争松金咸女史”。

从“节孝坊”顺小东街西行数十步即是观音阁,也就是老百姓说是观音堂子,其实应为“文昌阁”。文昌阁建阁年代久远,据现存清道光十年(1830年)重修碑记载:“其始基盖数百年矣”。此阁位于观音庙路北,南街筒子(观音街)南首,现已重修,西门北侧当街的墙中,嵌入几通清代古碑。进入大门,里面正中为泥塑文昌帝君像,锦衣玉带,相貌威然。右面为泥塑魁星像,左手捏册,右手握笔。意喻文昌帝君点头同意,魁星随时登记造册。因此,旧时每年古历三月三,师生咸来香火叩拜,以求榜上有名。

口子街大东门旧照

查阅《续修莱芜县志·艺文志》,其中收录了黄元忠(即黄四门)的诗歌《吐子口观音阁》,诗曰:百年踪迹半江东,选胜无路此地雄。千里丹青开碧落,万山迴合走苍龙。村庄处处登秋获,鸡黍家家具野供。剩有登临高兴在,不妨尘迹马牛中。诗作者有生之年游历了大半个中国,有幸登临观音阁看到吐子口这美丽的地方,对村庄环境、地肥物丰、牛马成群、百姓生活殷实赋予赞美之情。笔者不久前,在莱芜圣水庵曾目睹黄元忠石壁刻诗。

四门黄元忠,在圣水庵石壁题诗

距“文昌阁”仅数步之遥即是“观音庙”(俗称“观音堂”)。“观音庙”建庙年代久远。查询史料,有口镇东街清代康乾魏洪祚文集部分描述,今已语焉不详。另据传,清光绪年间北街建学堂时,从地下挖出石碑一块。碑上刻有:“吐丝口南里许,有观音庵庙一所”即指此庙。北街学堂位于明代建立的玄帝阁东院。由此推断,观音庙可能在明代建设。庙内有北大殿、东大殿、中殿,另有钟楼、西侧房等。北大殿有泥塑观音像,东大殿为龙王殿,中殿为关帝爷殿。因后来新文化运动,加上文革毁坏,原貌已荡然无存,实为可惜。

《续修莱芜县志》记载:清咸丰年间,围吐丝口四周建圩墙10余里,以隅首(俗称隅头子)为界,将吐丝口分东、西、南、北四街。因其位于隅首以南,故名南街。这也就是南街的最初由来。

根据民间“先有邱家筒子,后有南街。”加之笔者与专家们查阅当地邱氏祖碑及后来的《张氏家谱》推断:张氏一族系明朝洪武年间(1368年)适居此地,南街村建村至少有600余年的历史了。

南街村建村之初,只有邱姓一族不足几十口人,其后村中人口最多的是郑、杨两家,人口约占全村人口总数的80%以上,故在吐丝口有“韩魏二宅,郑杨两家”之说。

口镇,自古以来就是莱芜最大的集镇。自明代以来,这里商贾云集,称莱芜之最。而南街村的两条主街为重要集市。观音街(俗称南街筒子),这是旧时口镇的中心街。它南起“观音阁”,北至隅首,街道路面皆用青石板铺就,平整光滑。沿街店铺商号林立,店铺门前俱为一色的木柱石台前出厦,商铺房舍整齐美观。据村里老人回忆,那时较大的商号有“恒泰银行”、“文升堂石印局”、“艺瞻丝织厂”,“协成义绸布店”、“福泰堂中药店”、“义和堂中药店”,还有商号共计50余家。南来北往,车水马龙,曾一度繁荣,现集市迁移。

南街村不仅有着悠久的古老的历史文化积淀,还有着灿烂的红色文明和悠久的革命传统。早在清咸丰年间,吐丝口人民为防匪徒抢掠,即沿吐丝口四周修筑围墙10余里。围墙高约5米,均用石头垒成。围墙里均用土依托围墙建起一道高约4米、宽约2米的土墙。人站在土墙上即能清楚地看到围墙外的情况。南街村的围墙由小东门北至西南园,2里多长。

古围子墙旧照

古围子墙城门外

老巷一段

抗日战争期间,驻口镇日军与当地汉奸、伪军等相互勾结,他们增设碉堡,烧杀抢掠。南街村杨玉顺带八路军武工队打日寇,捉汉奸,摸岗哨,令敌人闻风丧胆。

解放战争期间,南街村郑锡美、张荣昌、杨玉德、郑家伦、郑家立等大批热血青年走上了解放战争的最前线,南征北战。其间南街村出了一位“刘胡兰式的女英雄”——彭秀英。

共和国成立后,南街村这片热土,更是英雄辈出,最值得称颂的,是全国公安战线二级英雄模范——张兆松。在1992年12月1日的爆炸案中,时任莱芜市公安局刑侦员张兆松,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,壮烈牺牲。张兆松烈士是南街村的骄傲,囗镇的骄傲,也是芜芜的骄傲(兆松烈士在莱芜二中学习期间即是笔者学长,也是儿时玩伴,我们永远怀念他)。

现在的南街村一览

南街村雍和园

南街村既承载古老文化传承记忆,又镌刻着红色现代文明,两种文化融为一体,共同发力,助力经济发展,必将铸就新辉煌。南街村人在乡村振兴和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中,借政策之东风,展翅高飞,永往直前。

本文系《拓遍青山人未老》原创作品,根据文章需要略作修改。
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